晓鹤经验分享----《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
感谢幼儿园园长和班级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近两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和妈妈一起学习了陈鹤琴教育家的书籍《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深刻认识到了儿童是社会未来的新生力量,儿童的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尽早的优质的儿童教育,能够让儿童的成长更加完善,也对儿童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
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
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家长要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
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
三、家庭对孩子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
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
我与耀阳妈妈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多年,从本科期间就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高效阅读正面管,PET父母效能,唤醒孩子的自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以及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儿童敏感期等书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着以下几点:
第一是学会倾听和改变自己的表述:正面倾听
第二条是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律的孩子
第三条是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做到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四条是不用奖惩来禁止和鼓励孩子做事情,而要发掘孩子的自驱力
第五条是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第六条是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第七条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第八条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能更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校环境。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