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鹤经验分享----《读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感》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们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他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用“活教育”思想回答了为人父母的三大基本“学识技能”: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成为我们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用什么培养?“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把学生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学生,这也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与如今所提倡的“综合课程”又非常相似。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如陈鹤琴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一)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养成孩子懒惰性格;(三)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不要让别人代替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否则会滋长孩子的“虚骄之气”等等。他认为培养孩子应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家庭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且读且思,且思且悟,陈鹤琴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中国儿童发展的期盼,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在这种热爱与期盼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爱子女的家长,我看到了无数教育者以此为鉴,努力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培养孩子……陈鹤琴送给孩子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健康的人格!最后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这本书是儿童的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