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不要睡觉,赛莉》

作者/译者:米塔罗·莫达瑞西 文/图 施敏/译
出版社:东方娃娃杂志社出品
出版日期:2009-11
【文学导读】换位“理解”,欢乐“和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谈凤霞
呵,《不要睡觉,赛莉》真是个好笑而“离奇”的故事!我们常会听见父母为孩子不肯上床睡觉而叫苦不迭,却从未听说哪个父母会这般“疯癫”,竟然乐此不疲地引诱孩子玩耍而不让他们睡觉。可是,小浣熊赛莉的爸爸妈妈就这么“疯癫”!他们如此古怪的“闹腾”,究竟是为哪般呢?
故事最后那幅祝愿“晚安”的图画恬静而圆满,已经暗示了这个信息:她以后定会安然入睡。因为她在饱尝“被折腾”的滋味之后,就会懂得自己不要再去“折腾人”。多么聪明的浣熊父母!他们抓住了教育的良机,不用暴跳如雷地布置“枪林弹雨”,就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改邪归正”了。这玩的是什么招数?是“换位”教育。
这种灵活的“换位”教育远胜于强硬的“命令”教育。命令与斥责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家长因为大动肝火而伤了元气,孩子则因为遭遇“压迫”而心生怨气。而“随风潜入夜”式的换位感受,却能让孩子设身处地理解父母的处境,从而臻于“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一旦父母和孩子间有了这种心灵相通的“理解”,许多隔阂就可以消解,许多矛盾就可以和解,许多烦恼也会悄然化解。
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换位”大法,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美术导读】树洞里的小世界
独立漫画师 唐彦
这是一本以浣熊为主角的图画书。浣熊尾长,有黑白环纹,筑巢于树洞,昼眠夜出,杂食。而浣熊的这些特征和习性正是画家创作的基点,这说明图画书的创作不是天马行空,依然需要现实依据。
大胆的构图是这本图画书的一大特色。浣熊居住在树洞中,画家就将大树横断面形成的圆形作为构图的要素,几乎每个跨页都能看到圆形或弧形在进行着分割:圆形的地毯、窗户、时钟、糕点、墙壁上的装饰画,甚至家门口的石阶;环形盘旋上升的楼梯,弧形的房门……
曲线肆意分割着画面,画家由此创造出一个树洞里的小世界,不安定的圆形与浣熊父母好动的习性还真配。故事在小浣熊忍无可忍从床上跳起发生转折,最终迎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最后一页上是浣熊家的大树房子,看上去多么恬静,连月亮也像依偎着树梢睡着了一般。
(转自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