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浅谈自主性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9 11:07 阅读量:1542

浅谈自主性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如今,关于幼儿在早期教育阶段应当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也是世界各教育专家所探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解读,对幼儿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了解到自主性学习方式对幼儿学习方式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幼儿学习发展特点  重要性 措施

一、学前期儿童的学习发展特点

学前期儿童对于我们的世界有着天生的好奇,对于好奇好问好模仿是学龄前儿童的显著特点,特别是3~6随儿童,在已经有的浅显的表象下,愿意去探究答案背后的原因,幼儿的学习发展特点存在着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学习、以多种感官为主渠道的感知、体验式学习,以动作伴随的操作式学习,以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情绪化学习、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整体化学习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发现,幼儿学习必须是体验式、行动式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性学习

首先,关于“学习”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种为狭义上的学习,也就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另一种为广义的“学习”则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而本次我们所论述的“儿童学习”着重在于利用多种感官,从而习得经验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的,他提倡发现教学。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独立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2]。    

(二)学前儿童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我园自建之初,就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作为园所的教育理念,并自始至终将所有的一日活动的教育内涵遵循我们的教育理念,陈鹤琴先生指出“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例如我园进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或者仅设计几个小游戏的教学模式,将整个幼儿园的大环境创造成幼儿的体验场所,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分别创设了数十个的体验区域,并在时间上充分的满足,教师做好环境的创设以及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在“兴趣”的促使下,在“环境”的辅助下,孩子们成为了真正的体验者,同时也贯彻了孩子们自主性的发展,在这种自主的体验下,孩子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从“被选择”转变为了“我选择”,孩子们学着去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体验不是一天两天,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样也不是一时半刻,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都得到了自主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首先是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儿童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对于成长中,他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仅仅只是答案、结论的告知,而没有亲身参与的体验,知识也仅仅只会是“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指导一个人行为的工具,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帮助儿童从亲身的体验当中获取知识,并能够指导于他的生活,这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其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当今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与的目标,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下,对于“学习”没有了恐惧与疲惫,而是一种自主与兴趣,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在幼儿园中实施自主性学习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3~6岁儿童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且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自主学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准备。

     (一)教师方面

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体验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幼儿的自主性学习需要教师更加科学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懂得幼儿的行为促成原因,自主性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一些问题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方法进行解决,也有写情况是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介入,例如在我园的“小机床木工室”中,幼儿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帮助下认识锤子、铁钉等工具,知道简单的操作方法,但是如何让幼儿更好的利用工具进行自主性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此年龄阶段幼儿普遍的能力水平,如果是大班的幼儿可以给孩子提供图示工具书或者教师进行平行示范;其次,关注个体的差异,为孩子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工具,例如在钉子的选择上,可以有大小不同的两种选择;最后,教师要有活动的目的性,这里所说的目的性并非指单独某个活动的具体目标,而是幼儿整个活动所需要的关键经验[3],这需要教师对于个人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环境的准备

    环境是无言的教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对环境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环境”两字,普通是指儿童所接触的那些静的、呆板的物质。其实,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蒙台梭利曾说过,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何为有准备的环境呢?在一次的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过程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雪花插片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出现了争抢的情况,于是,我在我的观察记录的分析中写到“这名幼儿在沟通交往中较为薄弱”,但是在随后的教师分享中,我的同事提出,你为幼儿准备的雪花插片如此的有限,幼儿无法按照她的想法完整的进行活动,而你却偏偏注意到孩子的交往问题,难道不是教师的材料准备问题吗?这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我,我们的材料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创设之一,充分的,多样的,适宜的材料才会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带给幼儿以刺激,使他们有想法去实施去操作,才能真正的推动自主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儿童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意味着对经验的主动吸收,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引导着孩子们对各种经验的吸收,因此,主动的吸收更加的能够转化为自身的经验累计,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缓慢的,是一次次反复的实践,我们对于幼儿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不要当作成人去否认自主性学习重要性的理由,给与孩子们时间,慢慢培养起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

[3] 美国HIGH/SCOPE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

 

 

微信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标山南路45号
邮箱:hqyh2012@163.com
电话:15315110998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45640号-1
建议用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