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的肺炎支原体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P)是迄今发现的能在体外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因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固有耐药。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接触,如感染者的喷嚏、咳嗽的痰液等,由呼吸道吸入感染,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感染群体。MP感染全年散发,我国北方以秋冬季为多,每3-7年有一次流行高峰,今年就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年份。
感染后有什么临床症状和体征?
感染MP后往往对患儿的肺部产生损害,表现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等,常表现为以下症状:1.发热:体温在 37-41℃,大多数在 39 ℃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型,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2.咳嗽:多数咳嗽重,刺激性干咳明显,有的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夜间咳嗽明显,后期有少量痰液,有时阵咳似百日咳,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3.其它系统表现,除呼吸系统外,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其他系统的病变,消化系统,可出现呕吐、腹痛,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神经系统,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血液系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异常等。总之,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系统疾病。MP感染后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可能与其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体征及肺部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改变,婴儿期可有湿性啰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多样,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影,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可见肺不张,肺部阴影可呈游走性。CT大多数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及肺间质性改变,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重症支原体肺炎时,可出现大叶性实变、坏死性肺炎、胸腔积液等。从目前住院患儿看,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大叶性肺炎明显高于往年。
感染后我们该如何治疗?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一定自限性,轻症病例可在门诊治疗,以阿奇霉素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抗MP感染的一线药物,其他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另外,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都表现出对MPP的有效性,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当患儿确定存在混合感染的时候,应在基础治疗同时及早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
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比例不断增高,部分MPP患儿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干预后,病情依然恶化、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为RMPP。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MPP 或RMPP 的重要选择之一,首选甲泼尼龙或泼尼松。一般认为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7 d仍有发热或病情进展时开始应用,多数能取得良好疗效。RMPP或SMP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考虑应用人免疫球蛋白。
经过临床积极抗感染、抗炎等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肺炎或重症肺炎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血管栓塞(如肺栓塞、心脏栓塞、脑栓塞等)等肺内、外并发症者,此时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满足危重患儿的需求,我们会建议患儿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支气管镜不仅可清除痰栓及坏死黏膜阻塞,还可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分析,甚至局部介入治疗,解决RMPP并发的气道狭窄问题。
另外,可以配合中药治疗,以促进患儿病情尽早恢复。
专家提醒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我们应避免带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平时,我们应护理好孩子们,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积极接种疫苗,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力,以尽力避免各种病原菌对孩子们造成伤害。祝所有宝宝们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