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29 09:58 阅读量:515

人非生而知之者,幼儿的独立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家长和老师应该要求他们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使孩子尽早学会独立。

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培养

  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使幼儿确立自己来,我能行的自主愿望,逐步培养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告诉人们一个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他们本来不会自己吃饭,练习的次数多了,就能很准确地把饭菜送进口里;他们本来不会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妈妈多次示范,他们也就学会了把玩具收拾到指定的地方;他们本来不会自己叠被子,老师教几次,也就学会了自己把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这说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孩子自己来,我能行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具备了做一些事情的体力;心理方面的发展,使幼儿的思考、判断、记忆、模仿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具备了学习、模仿、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他们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似是而非到做得井井有条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规律。

  家长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与幼儿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必须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一个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的过程。

  古人也说过 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把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洗澡,等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家里布置一间幼儿房,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家具、玩具等物品的摆放、活动的进行都由幼儿自己做主,成人可参与但一定不能强行干预,要设法给幼儿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家庭之外的小事,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比如买衣服、玩具等时,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让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决定买什么样的玩具、什么款式的衣服,让他们自己选择颜色和种类。对较大的幼儿,还可以给他们一点钱,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用手里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求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为他们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远远的爸爸是个军事科技工作者,经常出差在外,远远的妈妈很注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在远远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就教会他自己吃饭。上幼儿园后,远远是班上自理能力最强的小朋友,他第一个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后来妈妈又把家里摆放拖鞋、浇花等家务分配给远远,他从最初把拖鞋摆得横七竖八、把花盆浇得水流成河到给拖鞋正确排队,把花浇得恰到好处,两个多月的练习,胖胖的小手也由笨拙变得灵巧起来了。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有些家长常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表现出很好的独立性,可是在家里却是另一个样子:吃饭要家长喂,穿衣要家长帮忙。为什么已经有了一定独立能力的幼儿在家又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气包了呢?这提示老师和家长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问题上,一定要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实现独立

微信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标山南路45号
邮箱:hqyh2012@163.com
电话:15315110998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45640号-1
建议用IE8以上版本浏览器查看